桐木关麻粟百年老枞红茶冲泡方法
《古枞 记》
古枞者,百年茶也。自古有之,藏于麻粟山中,至今未替,故称“古枞”。麻粟,于桐木关之西南。山高林密,云雾常绕。人迹罕至之处,有古茶树生焉。枝干如卧龙,根须穿石,吸朝露暮霭,岁岁抽芽,年年吐香。其树非今人所植,或为前朝遗种,或由山林野茶演化而来,早载于村志,亦口口相传于山中人。
此茶,每年立夏前后方可采。茶工入山,寻古枞而不敢扰他树。一芽二叶,手工精拣,少则一日得数两。日高雾散,方得下山。制茶尤讲究。先以日光缓晒,揉捻须细,焙火宜稳:火浅则香扬,火深则味厚。其法传自祖辈,多口传心授。茶成,色如琥珀,明亮通透;香若木质枞韵,又似腊梅幽芳,初嗅野逸,细闻清冷。汤入口,厚滑绵长,带木质之沉稳,隐蜜韵之悠扬,舌底鸣泉,唇齿留香。
古枞非繁茂之树,非量产之茶。其可贵,在于天地生成、人不扰之,在于百年守候、一朝得饮。在当今纷杂之世,能啜一盏山野之味,已属难得;若知其来处,知其世代相传,非人力所造,乃山林所育,岁月所护。一口入喉,所啜不止是茶,更是未断的古意。
——乙巳年立夏后 书于桐木关麻粟
茶人· 海龙 敬识
一、冲泡方法
✅ 推荐器具
- 盖碗:110ml或120ml白瓷盖碗最佳,利于香气挥发、汤色清晰
- 公道杯:分茶均匀,避免浸泡过久
- 品茗杯:白瓷小杯,方便感知香气与滋味层次
✅ 推荐用水
- (首选)山泉水
- 柔软甘甜,最能激发正山麻粟红茶的果甜香和麻粟老枞红茶的枞味
- (推荐)瓶装矿泉水
- 需选择 低钠、低矿化度(<100mg/L) 的品牌
- 推荐:农夫山泉(红瓶盖水)
- (不推荐)过滤纯水和自来水
- 不推荐使用
✅ 投茶比例与水温
- 投茶量:约5g茶 / 110ml盖碗(茶水比约为1:25)
- 水温:
- (推荐)使用 沸水(100℃) 冲泡,激发香气层次,更高香,容易使麻粟独特枞味显。
- (也可)使用 沸水(90℃) 冲泡,更加甜润
✅ 冲泡步骤(盖碗泡法)
- 温具
- 用沸水温盖碗、公道杯与品茗杯,提升整体温度
- 摇香醒茶
- 投茶后轻摇盖碗,使干茶均匀舒展,唤醒香气
- 无需洗茶
- 因为本款红茶均选自桐木关麻粟有机茶山,并且是高海拔无污染,离地萎凋、离地发酵,无需洗茶,可直接饮用
- 冲泡
- 第1~5泡:使用100℃沸水注入,一定一定要快进快出,即冲即出,集中展现香气与鲜甜。出汤时间:1秒(千万不要坐杯)
- 老枞红茶内质充盈,条索粗壮,前5冲不宜坐杯,并且麻粟红茶矿物质丰富,坐杯容易出苦感(也被称作是麻粟苦底)
- 第6泡起:每泡递增3~5秒,渐进释放茶汤内质。出汤时间:5秒起
麻粟红茶前三泡以“香”为主,中段以“甜”为主,后段显“高山韵和麻粟枞韵”。
二、《古枞 记》
古枞者,百年茶也。自古有之,藏于麻粟山中,至今未替,故称“古枞”。麻粟,于桐木关之西南。山高林密,云雾常绕。人迹罕至之处,有古茶树生焉。枝干如卧龙,根须穿石,吸朝露暮霭,岁岁抽芽,年年吐香。其树非今人所植,或为前朝遗种,或由山林野茶演化而来,早载于村志,亦口口相传于山中人。
此茶,每年立夏前后方可采。茶工入山,寻古枞而不敢扰他树。一芽二叶,手工精拣,少则一日得数两。日高雾散,方得下山。制茶尤讲究。先以日光缓晒,揉捻须细,焙火宜稳:火浅则香扬,火深则味厚。其法传自祖辈,多口传心授。茶成,色如琥珀,明亮通透;香若木质枞韵,又似腊梅幽芳,初嗅野逸,细闻清冷。汤入口,厚滑绵长,带木质之沉稳,隐蜜韵之悠扬,舌底鸣泉,唇齿留香。
古枞非繁茂之树,非量产之茶。其可贵,在于天地生成、人不扰之,在于百年守候、一朝得饮。在当今纷杂之世,能啜一盏山野之味,已属难得;若知其来处,知其世代相传,非人力所造,乃山林所育,岁月所护。一口入喉,所啜不止是茶,更是未断的古意。
——乙巳年立夏后 书于桐木关麻粟
茶人· 海龙 敬识